新闻动态

什么叫有政治头脑?
发布日期:2025-10-08 22:46    点击次数:154

图片

山西长子崇庆寺三大士殿的宋代彩塑文殊普贤菩萨像。

作于北宋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 

来源

廖诗琴 毕业于清华大学 人称廖阁老

zhihu.com/question/300840475/answer/1950565528973337424

01

王安石48岁被神宗召回开封重用,发生过一件比较有意思的事情。

王安石并没有直接拜相,而是先进了翰林院。

这里面自然有多方面考虑。

一则神宗需要时间跟王安石建立信任关系,

二则王安石已经离开中央一段时间,需重新了解朝堂。

用互联网的黑话讲,王安石需要landing一段时间。

虽然只是在翰林院做学士,但朝堂所有的人都明白:王安石要被神宗重用了,拜相只是迟早得事情。

02

当时资历最深的翰林院学士是郑獬,郑獬和王安石又是有旧怨的。

10年前,王安石在包拯手下做三司度支判官,和郑獬、滕甫一起被派去考试开封府的举人。

原因也很简单,他们三个人都是科举的佼佼者。

王安石是庆历二年科举的第四名,郑獬、滕甫是皇祐五年状元和第三名。

郑獬、滕甫是同一届的进士,关系很不错。

王安石和两人就不太对付,有一次王安石和滕甫因为一个考生争吵,滕甫直接国骂了。

滕遽操俚言以自辩,曰:苟有意卖公者,令甫老母下世。

(意思是:要是我出卖你,保佑我老妈不得好死)

滕甫说话直白程度在北宋这群文官里面算得上独树一帜了,王安石连带着对郑獬的观感也很不好。

滕甫说话粗俗,郑獬喜欢喝酒,王安石就给两人取了个外号“滕屠郑沽”,屠夫和卖酒,安在两个进士头上,也是很气人了。

03

所以这个时候王安石进翰林院,郑獬的处境就很微妙了。

类似于办公室来了个老板马上就要重用的前同事,这个前同事和你有过节,你作为办公室里面资历最老的人要怎么处理呢?

摆老资格,压他一头。

假装过节不存在,公事公办。

巴结一下,让同事在老板面前多美言几句。

郑獬做地非常极致。

翰林院学士上朝是按照资历站位的,资历最深的翰林院学士会站在最前面。

也就是说,上朝的时候,郑獬会站在最前面,王安石会站在郑獬的后面。

郑獬直接给神宗上书,猛猛夸王安石,说自己才德都在王安石之下,所以朝会应该站后面。

神宗的表现也很有意思,他没有说准还是不准,他召王安石说了郑獬的建议,王安石当然是拒绝了,理由是:

岂可徇郑某谦抑,而变祖宗典故耶?

这句话从”祖宗不可法“的王安石嘴里说出来多少有点讽刺。

既然王安石拒绝,那神宗也就没有准许郑獬的请求。

如果只是为了表态,郑獬也已经做到了,但过了几天,郑獬又一次上书。

这次直接上书辞翰林院学士的位置,既然郑獬这么坚决,神宗也就顺着台阶,直接下旨让王安石朝会站在郑獬的前面。

郑獬的处理方式让神宗和王安石两个人都舒服了。

对神宗来说:郑獬主动上疏,不会显得神宗自己对王安石偏爱到不讲道理,而且某种意义上郑獬也是在表态,对神宗重用王安石表示一万分的支持。神宗最后支持了郑獬的提议,也是在给王安石示恩,收拢王安石的忠心。

对王安石来说:得了站在朝会前面的实惠,体现了神宗对自己的重视。第一次王安石拒绝,第二次也是神宗下旨让他往前面站,也保全了自己的名声。

对郑獬自己来说,最后失去的只是一个朝堂上站位的次序,依照王安石被重用的程度,站在他前面只是迟早得事情。

但得到了神宗的好感,缓和了自己和未来宰辅的关系。

四个月之后,郑獬母亲迁坟,王安石为其写了墓志铭,两人关系确实缓和了不少。

这是政治头脑的基本要求:人事敏感、控制喜恶、权衡利弊。

04

但不是全部。

郑獬最终还是被贬了,因为几件事情

郑獬反对种谔无诏兴兵取绥州,但神宗对军功是很渴望的,郑獬的观点忤逆了神宗。

郑獬任开封府知府的时候,不用新法,被逐至杭州,显然是王安石的手笔。

从杭州到青州,又反对青苗法,于是告病辞职,提举鸿庆宫。

锐意进取,是神宗一朝的基本政治走向。

郑獬更加的守成,事实上当时的旧党都是这种观点,显然是和当时的政治走向是相违背的。

政治斗争最残酷的方式,是路线斗争。

这是政治头脑更核心的部分:把握住当下和未来的政治路线走向,才能获得更长的政治生命。

05

但也不是全部。

郑獬最后的结局是很悲惨的,51岁过世,家贫子弱,十几年殓而未葬,最后还是滕甫给他下葬了。

经历类似的范纯仁结局却要好得多。

范纯仁也因为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到了庆州,但他熬到了神宗去世。

新法被废,哲宗重新重用了旧党,范纯仁回京拜相。

后又被贬,宦海沉浮,直到徽宗继位,范纯仁75岁的时候在熟睡中去世,谥”忠宣“,宋徽宗御书”世济忠直之碑“。

这也许是玩政治最重要的事情:活得足够久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相关资讯